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可能成為最後瞻仰機會的文化節:台北機廠

不用說我從來沒進去過這個地方,大多數長久居住在台北的人搞不好也從來不清楚這裡到底是做什麼用的,這裡就叫做台北機廠,是台鐵機務處其中一個單位,主要是負責車輛維修與改裝的基地,當年占地達19公頃,並有火車醫院之稱。近來台鐵為了弭補本身龐大的虧損,打算將這塊位於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土地透過土地變更,規劃成另一個文創園區、美術館以及興建商場及豪宅,因此這裡大半的廠房都將面臨被拆毀的命運。剛好最近台鐵在這裡舉辦了「台北鐵道文化節」,趁著這個難得台北機場有開放的機會,趕緊來憑弔一下這個可能即將踏入歷史的鐵道文化資產!








為了可以在不多人的狀態下好好對這個文化資產坐一番巡禮,特地選了一個平日的時間前來,雖然這裡就在熱鬧的京華城以及松山文創園區旁邊,但相對的顯得人煙稀少。






今年的鐵道文化節期間為9月27日~10月26日,以「靚.北廠」為主題。






一腳踏入北廠的大門後,感覺有種走入一個與這繁華匆忙都市完全不一樣的時空。






老舊斑駁的北廠入口大門建築,彷如讓時空往回倒轉!









在大門口旁看見這個台鐵的標誌,原本是擺放有台北機廠之父速水和彥塑像,不過後來塑像被移到室內保存。





抬頭看見「總辦公室」建築上台北機廠這幾個大字突然有些許感慨,這是我第一次踏進北廠,但也有可能會是最後一次看到他。





入園參觀是免費的,而且這裡也有許多志工會做引導介紹,固定的時間還會有導覽,我跟一旁的導覽園聊天後發現,有許多來參觀的人也是來了不只一次,包括我也是後來二度造訪,深怕這個地方消失後只能在相片跟記憶中保存他的樣貌。






台北機廠是興建於1935年的日治時期,從1939年興建完畢後開始啟用,將原本位於台北城北門附近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北工場遷到這裡,後來這裡就成為台鐵最重要的車輛基地。




台北機廠主要是作為電力機車、電聯車、柴電機車及客車車廂的保養、維修、改裝改造以及新車的內部裝設。





廠區內有人事室、會計室、政風室、總務室、勞工安全衛生室,另有技術組、工作組、材料組與十二工場:柴電工場、內燃機工場、電機第一工場、電機第二工場、電機第三工場、組立工場、機器工場、工機工場、通用工場、車件工場、客車工場、鈑金工場。





這裡有一些原本的辦公廳舍做成的展示室,陳列展出一些鐵道相關文物。






之前到日本旅遊時,看見日本鐵道文化的興盛,以及官方民間保存鐵道文化所做的用心及努力,在不少地方都可以看見鐵道博物館,除了保存完好的相關珍貴文物外,許多車輛依舊可以做動態展示,讓大家都可以親身體驗鐵道文化的魅力。







但在台灣,目前連一個像樣的鐵道博物館也沒有,僅剩的一些鐵道文物或建築、車輛也因為沒有妥善保存而損壞或遭到拆除的命運,因此之前在網路跟媒體上看到一些文章,提到台北機廠這裡是一種「廢墟文化」,另我感到相當的無奈與感傷!





老式建築物中可以看見令人難忘的窗戶玻璃紋路,屬於那個時代才有的特殊回憶。










在這裡可以看到原本應該在入口處的台北機廠之父:速水和彥塑像。






其實台灣老是愛弄一些博物館或是文創中心之類的東西,但是通常都是做一個很膚淺的表面工夫,真正的深層文化卻無法實實在在的表現出來。而且更多的是辦一堆的某某文化節,找了一些相關的東西擺一擺,然後請一些人來唱唱跳跳,甚至弄一堆攤位讓大家吃吃喝喝,大家也是來看看熱鬧之後就回去,然後其實什麼也沒留下,活動或是文化節舉辦過後許多東西又像垃圾一般的棄置一旁,只是滿足某些官員應付的心態,以及民眾愛湊熱鬧的心理而已!










像是台北機廠內的許多文物展示,其實可以做更多更深入的介紹以及一系列的體驗及展出,但感覺就好像是把找到可以拿出來的東西分類這邊擺一擺那邊放一放這樣而已,並未做更適切的深入規劃!












這裡有掛著一些畫家像是李欽賢、蘇昭旭以台灣各車站為主題的素描及油畫。






看看以前的基隆驛,在想想現在的基隆車站,我們的文化及美學素養在哪裡?







聽說這是從垃圾堆中發現就回來的日治時代保險櫃(東京大谷製),據一旁工作人員說台灣目前只有兩個這款的保險櫃,另一個在台大保存,而這個保險櫃的密碼沒人知道。






舊式的手搖電話機!







這裡還可以看見一些以前的文件如圖章及薪資單,是說真的可以就這樣公開展示出來嗎?






其實你會發現雖然這裡是被稱為鐵道文化節的展出場地,但是感覺並沒有好好的作為主題規劃,東一塊西一塊的,如果對於鐵道文化不熟西的人來參觀也一定無法完整了解鐵道文化以及北廠這個具有歷史價值的地方到底可貴在何處,這也難怪會被稱作是廢墟文化了!(嘆)







如果沒有讓民眾有一個好好了解這些珍貴文物資產的地方與機會,更遑論如何教育民眾保存歷史文化資產的重要性,進而提昇人文素養!






站在北廠中的花園,想著在台北如此熱鬧繁華的都會區中,竟有這個可以慢慢散步,不會人擠人,可以享有如此奢侈放空放鬆的都會祕境,但這好地方能繼續存在多久?












經濟發展與文化保存永遠是兩方拉扯的議題,但除了賺錢之外,你還剩下什麼?







這裡是在1962年完工的「柴電工廠」,負責柴油電氣機車維修組裝,最多可以容納七輛車的廠房。





不過走進工廠一看,裡面空蕩蕩的,很難讓人聯想到是怎麼在這裡維修組裝柴油火車的,如果可以保留個一兩輛柴油火車頭在這裡,更可以讓大家體會到當年是如何在這裡維修火車的場景。




















走進黑布圍繞的工廠中,就是油藝術家做成的裝置藝術「極光邊境」,透過光源移動,投射機場內散置的設備器具,流動的光影映射各種鐵路風情的意象。





不過這裡卻有一些爭議,鐵道文化前輩洪致文就在他的文章「搞文化大破壞的北廠鐵道文化「劫」!」中提到說:
「創作者到北廠各處搬來許多他們認為都是不要的廢棄物件,組成這個展品。偏偏,這堆被認為是不重要的東西,裡面有非常珍貴的台鐵木造客車座椅,是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展示等級物件,被堆疊的許多木製工作台,更是相關工場內重要的工作場域。策展廠商在搬這些東西時,是否有先拍照,編號,並且確認展後可以回復到原處?」」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的廢棄物件,在鐵道文化中都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或軌跡,如果主事者沒有好好了解保存文物的重要性,舉辦個空殼的文化節,也只是埋葬更多歷史文化的大拜拜而已。




這個「組立工廠」是台鐵組裝維修車輛很重要的廠房,主要是作為蒸汽機車以及後期電力機車跟電聯車維修,並支援零件及機器加工。





在這次文化節中,還有六個章可以蒐集。





這裡一樣沒有放置火車車輛讓大家體會火車組裝的震撼感覺,只靠著牆上掛著的海報以及工廠內放出的火車以及工廠音效作為補強。





其實在參觀途中還可以看見像這樣還在裝設的展示半成品,可見文化節的舉辦並不是規劃佈展完成後才開放民眾參觀,而是邊展邊做。









工廠內許多物品都沒有好好整理規劃就這樣棄置一旁,難怪會被稱作廢墟體驗。











許多物件跟文物就這樣散落各處。






雖然有放置幾個台鐵工人的假人讓參觀的人大概體會一下當年的工作狀況,但是就如同之前說過,鐵道文化的保存應該朝著動態保存方向著手,日本的鐵道博物館中火車、扇形車庫以及工廠都還能做實際的運作開行,如果只是弄個博物館把所有的東西擺一擺,這只是一個失去靈魂的展場,更像是一個憑弔重要文化消失的靈堂!

















後來我們第二次到訪台北機廠後,才發現原本還在裝設的一些展示品已經完成。






















在園區中行走,不時會發出那種「台北市中心竟然還有這種這麼大塊的土地可以輕鬆的讓人在這裡漫步」以及「可惜這裡的文化資產不久後都要被拆掉蓋豪宅商場」的感嘆。










這張照片是第二次來時所攝,跟上面那張照片對照來看,就可以發現鐵道中間多放置了一個台鐵員工的假人,可見這個文化節真的是邊展邊補強,而不是一步到位的。





其實不用跟日本相比,台北機廠跟高雄的鐵道文化園區比較起來,真的是保存的很像廢墟無誤了!






這個「鍛冶工廠」是負責製作一些維修車輛所需零件及試驗機具的地方。這裡還剛好遇到解說人員帶著人群前進。





這裡的機械設備都可以說是台北機場中保存最久的,不過工廠內已經呈現衰敗的景象。






其實從小細節便可以看出策展單位的用心程度!











這裡還保存了一具在1889年清朝劉銘傳時代所使用有百年歷史以上的蒸汽鎚。











雖然擺上一些假人讓人感覺一下當年工作的景象,但是其實很難體會這些機具是如何運作的了!












只見到留下的這些已經失去靈魂的告示牌。






走到「客車工廠」邊,就可以看見不遠處的松山文創園區,只不過就算建造再多再華麗的文創園區,如果真正珍貴的文化資產沒有好好保護,也只是沒有內涵的空殼罷了!







看見這台台灣初代的自強號,有英國婆仔之稱的EMU-100就棄置在這裡,實在是有點感嘆。
















如果這些車輛把它維修到可以簡單行駛或展示的程度,就可以讓更多人了解當年台北機場以及列車運作的景象,甚至可以實際體驗列車運行的感覺,就不會廢棄擺在這裡等待拆解的命運而已。



























這裡的景象對照後方台北最菁華地段的台北101及松山文創園區建築,顯得格外蒼涼。















這裡則是台北機廠建廠時便使用至今的「露天吊車台」,建在材料工廠旁,作為方便搬運各種材料零件到個廠區之用。





這裡還是國際知名導演盧貝松執導的電影「露西」的拍攝場景之一。












最後就是建於1935年的古蹟建築「員工浴室」,是讓這裡上班的員工下班前,可以好好洗淨油汙跟放鬆的地方。









第一次來時沒看到的水桶,在第二次來時出現在洗手臺的旁邊。
















澡堂這裡還是周杰倫的電影「天台」取景的地方。






中央為拱型建築以及設有老虎窗,澡堂中有兩個圓形浴池,是台北機廠之父速水和彥參與設計跟監造。





雖然說是古蹟建築,但四周散亂的櫃子及物品並未好好修整,只是在浴池中放幾個假人,對這古蹟而言實有畫蛇添足之感。











其實這兩次參觀台北機廠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都像這樣圍起封鎖線無法進入的地方。














雖然之前也曾聽過官方有要保存這裡的方案,也表示台北機廠不會變成第二個松菸,將由博物館專家、文化資產專家操刀後以美術館、博物館方式經營。不過看過之前不少案例,很多古蹟文物在政府打著活化再利用的口號後就變成了小吃街以及商場,真正文化及文物的保存反而就沒有人在意。






台灣目前還沒有一座正式的鐵道博物館,保存歷史文物古蹟以及經濟開發也一直是互相拉扯的一個議題。雖然鐵道文化採取動態保存比較有意義,沒有動態保存到最後也只落得一個空殼的博物館,但要如何在目前已經失去運作功能的台北機廠座動態保存也是一個待解的課題。












一座高度發展外還擁有歷史以及文化的城市才是一個進步的城市,期待人們多關心這一段鐵道歷史的保存及發展,共同找出可以保存文化及活絡城市發展的辦法,不要讓更多東西只能成為留言歷史或記憶裡的回憶,更能為灰色的台北保留難得的大片綠地!



【台北機廠】
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48號




【延伸閱讀】
※台北鐵道文化節:http://www.arthappening.org/TRCF/a00.html
※台北機廠: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北機廠
洪致文:搞文化大破壞的北廠鐵道文化「劫」!
切莫毀了鐵道古蹟 (洪致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來抬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