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縱貫線上的雙石秘境--石龜車站、石榴車站

在每天車來車往班次密集的縱貫線鐵路上,有兩個小站很容易就從大家的鐵道行程之中略過,這兩個車站便是位在雲林縣境內的石榴車站以及石龜車站。雲林縣內總共只有林內、石榴、斗六、斗南、石龜五個車站,但除了斗六斗南以及林內為人所熟知外,另外兩個車站很容易被其他不是本地的人所忽略遺忘。






在炎熱的中午抵達石龜車站,馬上就能感覺到這是一個被稻田包圍著的小站。






於1958年10月24日在這裡設立「278K號誌站」,並在1971年7月20日將站名改為「石龜站」並升級成簡易站,並指定由斗南站管理。







這附近原本有個石龜溪部落,不過後來因為人口外流嚴重,石龜車站搭乘人數也減少許多,因此在1977年5月1日,石龜站又從簡易站降級為招呼站。






在這裡上下車的人真的很少,不過也看到有鐵道愛好者在這裡下車,拿起照相機獵取這裡的美景。







雖然如此,但是這裡卻有著令人感到身心舒暢的感覺,在月台上就可以看見前前後後都被稻田所包圍。










這裡只有區間車會停靠,而石龜車站也是縱貫線南段(彰化-高雄之間)停靠車次最少的車站。






距離下一班車次還有約50分鐘左右的時間,而且進行鐵道小旅行怎麼能夠少掉鐵路便當這個重要的主角呢?於是便拿出先前在車站預先購買的便當,在候車室內吹著涼風聞著稻香,好好給他大快朵頤一番。







正在品嚐鐵路便當的時候還發現椅子上有毛毛蟲在前進,可見這裡真的是人煙稀少的車站。







這裡沒有售票,上車候請自行找車掌補票。












在候車室內往外看就是一大片稻田。







石龜車站每天大約有224人次在這裡進出站,雖然比起東部有些車站一天只有幾十人次進出多的多,但是在人口密集的西部算起來已經是相當的少。






雖人進出站人次不多,但是看到車站外整齊停靠的車輛,可見這裡也是當地人重要的通勤車站。







走出車站,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映入眼簾。






有人說這裡是雲林的伯朗大道,雖然見仁見智,不過目前跟池上伯朗大道不同的在於這裡沒有聞風而來的觀光客。












一路上完全沒有見到任何人,只有我們兩個揹著相機頂著大太陽走路的旅人。






走著走著就繞到了火車站正面的田間小田埂上,遠遠望去,就好像車站從稻田中央冒出來一樣。






突然看見號稱紅斑馬的自強號電聯車EMU1200型經過,趕快拿起相機拍照。











目前是一片綠意,心想如果過個一個多月來,應該整片都會是金黃色的稻穗吧!





終於有看到一人優閒著其著單車行經田中小路。













雖沒有知名觀光景點,但這樣的景色卻是最原始最純粹的美景。






單純的美景。





徜徉在純粹的美景間的我們不知不覺就忘了時間,猛然一看才發現火車只剩下十分鐘不到就要進站了,錯過這班要再等好幾十分鐘,於是便超近路走田埂回車站!






站在車站的人行天橋從遠方望去就可以知道這裡真的是被一片稻田所包圍的小站,鐵路也相當的筆直。






一個不管是搭火車或開車都有可能會忽略掉的小車站,今天我們以悠閒的心情拜訪了他。















原本幾無人煙的火車站在火車停靠的時間前突然出現了不少搭車的人潮,想必在火車離站後又是會恢復一片寧靜吧!!!





【石龜車站】
所屬路線縱貫線
位        置雲林縣斗南鎮石龜里
站體型式平面車站
設站日期1958年10月24日
原/舊稱278K號誌站
車站等級招呼站
月台型數岸式月台兩座







離開石龜車站後我們抵達了另一個也是石字輩的小站「石榴車站」。





石榴車站跟石龜車站一樣為招呼站,僅有區間車停靠,我們到暫時剛好南下北上的列車都在此停靠。






可能因為石榴車站有一座木造站房的關係,不少人會專程來看看,我們下車時也見到一些人在此下車參觀木造站房,突然讓我覺得這裡可能不是想像中人煙稀少的車站!






不過後來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石榴車站一天平均進出站人次約為235人,只比石龜車站多了11人次而已,可見除了偶而出現在這裡的旅人之外,平常利用車站的人次是跟石龜差不多甚或是更少的。






石龜車站雖然座落在稻田中,但不遠處還有台一線經過,而石榴車站幾乎就是隱沒在鄉間小路中的小驛站,附近除了農作物及稻田之外,大概除了這裡的當地人之外幾乎很難發現這裡有個車站。






除了木造車站的入口之外,靠田那邊也有個小出口,不過他真的很小XDDD







在人行天橋可以看到無敵的鄉村景觀以及筆直的鐵道。






PP自強號呼嘯而過~














這裡跟石龜四周都是稻田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裡除了稻田外還有其他農作物,靠近車站這一側還有一整排樹,較之更有涼風徐徐的感覺。






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石榴站車站及職員宿舍簡介中所介紹,石榴車站在1905年10月15日開始設石榴班驛,而當時的鐵路縱貫線尚未開通,南部的鐵路僅彰化─打狗(高雄)通行,是屬於很早期的車站。






石榴車站在1908年9月19日還因為因業務冷清而停止營業,目前翻修過的這個木造車站最原始是建於1930年代末期,後來因為這附近盛產的砂石專門供應當年全島道渣之需求,於是在1950年6月1日把「石榴班號誌站」改名為「石榴班車站」,設為三等站並辦理客貨營運,更在1955年3月1日再改名為「石榴站」。






2006年石榴車站站房以及周圍的職員宿舍以「石榴站車站及職員宿舍」之名被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並作了復原修繕,如果從1905年10月15日開始設石榴班驛起算,百年老驛之名則當之無愧。






後來因鐵路運輸的減少衰退,石榴站在1990年8月15日改為招呼站。






想當年『石榴』這裡出產的砂石也被當做是頂級砂石的代稱。






目前這裡已經沒有售票業務,昔日售票窗口內的票不知道是怎樣跑進去的。






石榴車站是雲林縣僅存之早期小型日本是木造車站,相當具有地方發展的歷史意義,因此除了登陸為歷史建築之外,還重新加以修繕。





站房雖然經過整修,不過基本上保留了日式車站建築的構造,依稀仍可以體會到當年在車站中候車的感覺。






看著車站前停放的車輛,這裡也是附近居民通勤的重要地點。






一塊介紹石榴車站這個歷史建築的告示牌已經斑白掉色,字幾乎都看不太出來,台灣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護還有許多細節值得更加注意並改進。






當年這裡因為盛產砂石,還設有『石碴支線』,坐在這個日式木造站房中遙想當年這裡忙碌熱鬧的景象,有種掉入歷史洪流中的感覺。






因為車站附近四周樹木扶疏,吹起風來頗有涼爽的感覺,就算是盛夏也不覺得炎熱,窗戶邊常有涼風徐徐,十分清爽。






在月台邊看到一些照片,是當年石榴車站的樣貌,可見地方上有人相當注重這個車站文化的保留與發展。






雖然目前車站的復原稍微有依照日本車站的建築方式復原,但是與當年(1950年)由日本大阪關西工業學校建築科系畢業的建築師陳三元照舊有站體擴建的石榴站味道已有相當的不同,甚是可惜。







石榴與石龜車站並列為姊妹車站,兩個石字輩的小站中間夾著兩個斗字輩的大站斗六、斗南,也算是雲林鐵道之旅中一個湊巧的緣份。





台鐵捷運化後在不少車站設置了多卡通刷卡機方便搭車進站,或許可以提昇不少車站的使用率吧!






區間車來了,結束了這次的雙石小站之旅。




【石榴車站】
所屬路線縱貫線
位        置雲林縣斗六市榴北里文明路31號
站體型式木造車站
設站日期1905年10月15日
原/舊稱石榴班驛、石榴班信號場、石榴班號誌站、石榴班車站
車站等級招呼站
月台型數岸式月台兩座




2 則留言:

  1. 班大貓先生,謝謝你的介紹,簡潔清楚!!歡迎來新營玩!

    回覆刪除

來抬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