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典故跟翻譯是這樣:
春秋時代,魯國的禮制衰廢,告朔之禮徒然保存一隻供羊而已,正禮久已廢而不行。子貢之意,覺得以此禮制,浪費一隻羊,只具備禮之形式,成了虛而不實,沒有意義。但孔子與他的意見相反,他覺得即使殘存著這一形式總比完全廢棄好,因為正禮雖然廢了,但後人看到這隻供羊,還能識別這個禮制的形式,如果連羊也廢除了,那麼禮制這形式就滅亡了。故羊在子貢見之為羊,在孔子見之為禮。
簡短的翻譯就是:「你們捨不得的是那隻羊,但我愛的就是那個禮的形式啊!」
不過我個人經過十幾年的人生跟職場經驗後覺得,可以有適合現代的翻譯如下:
還可以怎麼翻譯?XD
好啦我知道不能這樣翻譯,學生還是學正統的好了XDDDDDD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來抬槓一下吧~